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新闻 | 学术动态 | 科研成果 | 服务社会 | 老版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新闻>>中心要闻>>正文
 
第二届中共党史党建学英才学术研习营在嘉兴举办助力培养担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研究生人才
2024-01-02 10:28  

2023年12月29日至31日,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基地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嘉兴大学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和中国中共党史学会高校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共党史党建学英才学术研习营在浙江省嘉兴成功举办。本届研习营由开营仪式、主题报告、导师指导课、研究生论坛、专业实践考察、闭营仪式组成。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嘉兴大学等十余所党校、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担任研习营导师。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全国41所高校系统、党校系统、社科院系统的200多名师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营研习。

12月29日上午,开营仪式由嘉兴大学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彦娟副研究员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教授,嘉兴大学红船精神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吕延勤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并为受聘研习营导师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应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辛逸教授、陈家刚教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里峰教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吴志军副编审、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皇凤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副院长满永教授等学者颁发聘书。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届研习营的举办是推进2023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关于成立学科建设联盟、发布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倡议书,特别构建担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有力举措。研习营围绕中共党史党建学人才培养这一基础问题,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基础人才高质量发展,为有志于从事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的同学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高质量平台。他向参加入营同学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坚持跨学科视角,以开放议程推动高质量学术研究;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在历史、理论与现实的映照下,关怀重大议题,回答时代之问,推动知识创新;第三,坚持知识为本,坚定不移建构自主创新的新型知识体系。他表示,希望同学们在学术研究保持入主流的意识,关注时代性的学术问题、关注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努力把握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和体系化知识,助力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创新。

嘉兴大学红船精神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吕延勤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嘉兴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嘉兴大学的建校历史和发展情况、红船精神研究中心的红色基因和研究优势。他表示,继续携手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共同推动研习营高质量发展,衷心祝愿出席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和入营学员研习顺利、学有所获。

杨凤城教授、吕延勤教授为研习营导师发放聘书。

 

入营师生合影留念。

随后的研习营主题报告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院长耿化敏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应星教授作题为《如何面对党史研究的“碎片化”问题》的报告。他聚焦当前党史研究、史学研究出现的“碎片化”倾向问题,系统梳理了该问题的来源和学界面对党史研究“碎片化”问题的态度,总结提出了应对化解“碎片化”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他指出,党史研究的“碎片化”倾向受到两股潮流的影响,一是实证史学进入中共党史研究领域;一是海外中国研究中地方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兴起。他提出两种化解思路:一是“以史解经”,重视从中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文献中构建党史研究的整体观;二是引入社会理论,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重要问题。他总结道,“无数史学的碎片加起来并不就等于整全”,党史研究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应当注重整体视野的建构,规避走向“碎片化”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陈家刚教授作题为《从党内法规的历史演进中深化学术思考》的报告。他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党内法规的历史演变,从四个历史时期展现党内法规发展的主流与支流。他指出,现阶段进行党内法规研究既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需要,这一研究对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他认为,可以从人、制度和观念等多维视角来剖析党内法规,也可以着眼于不同学科的视角差异,从制度演进、制度体系、制度关系和制度实践等多个层面开拓党内法规的研究思路。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里峰教授作题为《概念史视野下的中共党史研究》的报告。他介绍了概念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将概念史视角引入中共党史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如何开展中共党史基础概念研究提出了设想和建议。他认为,概念史研究脱胎于观念史和社会史对以精英人物思想为核心、以重要思想家文本为材料的传统思想史的反思和批判之中。他认为,在党史研究中引入概念史视角,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将中共历史上重要概念的出现和演变与党和国家的政治实践及转型发生关联。他以自己对“群众”、“运动”、“政党”等重要概念的考察研究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概念史视野在中共党史研究建构和解剖问题。

12月29日下午,研习营举行导师指导课。第一单元是“学术史与学术论文写作”专题,由嘉兴大学红船精神研究中心赵金飞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辛逸教授讲授《中共党史论文学术史梳理案例解析》课程。他指出在学术史梳理时,第一步是梳理研究流变,第二步是找到代表作即对话对象,第三步是分析代表作的贡献和短板,形成问题意识。学术史梳理是一种评论和分析,无需罗列所有论著,不追求面面俱到。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吴志军副编审讲授《关于中共党史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学术史回顾问题》课程。作为党史期刊编辑,他提出学术史回顾既要对准研究问题焦点,也应具有充分的问题意识和分析判断。他特别强调,学术史梳理的关键作用是找到所要研究问题的学术共同体,这是学术研究的“家”,要树立一种“成家”“回家”的意识。

第二单元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青年教师工作坊第58期,主题是“史料与文献研读”,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董佳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李坤睿副教授讲授《从“寻常”中见“非常”——公开出版的史料汇编与中共党史研究》课程。他指出,研究者通过史料汇编还原史实,需把握从史实到史料、从单篇史料到汇编的生成过程。同时,需要关注到作为知识生产成果的“史料汇编”具有建构性、主体性和思想性的特征。

华东师范大学满永教授讲授《昨天如何成为历史?——档案与中共党史研究》课程。他认为,作为被“叙述”的历史和作为“实践”中的历史是有差异的,中共党史具有地方性,地方的实践和经验对于中央决策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史料运用方面,他提出,口述是记忆而非历史,在写作时要把官方史料与民间史料相结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嘉树副教授讲授《中国改革开放史的史料搜集和学术研究》课程。他以安徽农村改革研究为例,介绍了如何开展史料搜集整理工作,要注重公开史料、已出版史料和报刊资料。他结合自己的查档经历,分享了查找档案的心得体会,并提出可采取“查档+口述”的研究方法,抢救性采访重大事件决策者和亲历者。

 

 

12月30日上午,研习营举行研究生论坛,由主论坛与分论坛组成。研究生主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杜家丞老师主持,来自于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的彭冠锦、焦柯楠、张智超、冯嘉馨、赵艺璇、董一霏等6位营员代表宣读论文,中国人民大学董佳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郑寰副教授、武汉大学唐皇凤教授进行了点评。

分论坛由嘉兴大学红船精神研究中心教师石玉、王雪楠、周俊超、张新洲分别主持,共有32位营员分别在四个分论坛上进行了论文汇报,来自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孙会修、郑寰、董佳、赵诺、李嘉树、杜家丞、李海涛、翟文康等研习营导师就营员论文进行了点评。

 

 

嘉兴大学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副教授扬晓伟主持研究生论坛总结环节,南京大学武迎香、广西师范大学吴晓云、南京大学刘一航、东北师范大学赵森作为营员代表分别汇报四个分论坛情况,中国人民大学李坤睿副教授进行总结。

12月30日下午,研习营举行导师指导课。第一单元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青年教师工作坊第59期,主题是“党的组织和干部”,由嘉兴大学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孙宝根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孙会修老师讲授《中共早期留苏学生的训练与成长》课程。他指出,早期留苏学生在整体上呈现系统性成长的同时,也出现内部分化,这显示出革命者的不同成长轨迹。早期留苏学生的训练既对于个体的成长产生了影响,也对整个党组织产生了重要作用,不少人成长为能力突出的职业革命家,因而留苏学生的训练问题成为观察早期中共党史的一个绝佳侧面。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董佳教授讲授《中共、共产国际、日共与抗战时期八路军对敌宣传》课程。他指出,全面抗战的情势下八路军对敌宣传工作存在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毛泽东等中共主要领导人深化思考了对敌宣传策略,透过八路军对敌宣传工作的形成发展特别是成效变化,可以管窥中共、共产国际、日共三者间既合作又博弈的复杂关系,从而更加整体地理解这一工作中蕴含的对日作战、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促进战后日本民主改造的多重意涵。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诺助理教授讲授《干部问题与中观政治:由<太行山上>一书谈起》课程。他基于对其新著《太行山上:中国共产党太行根据地干部政治成长史》的自我审视,针对取径政治史研究中共党史时所面临的史料、方法、观念等方面的挑战,探讨了将“干部问题”与“中观政治史”有效融合,进而形成一种应对与前行的学术进路的可能性。

第二单元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青年教师工作坊第60期,主题是“党建与法规”,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杜家丞老师主持。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皇凤教授讲授《问题意识、科学方法与优化问题研究——以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研究为例》课程。他强调,党的建设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标示其学科特色与学科身份的是其问题意识。针对目前国内党建问题的研究现状,他以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为案例,围绕如何聚焦学术问题、如何开展实地调研、如何提炼学术概念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此指明提升党的建设研究的规范化、学理化、科学化意识的可取办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郑寰副教授讲授《政党比较视野下的党建研究》课程。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世界政党比较研究的新变化、世界政党交流交往更加频繁、领导人对重大党建理论概念问题的新阐释及学界更加注重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性等因素,国内跨国政党比较研究有了新发展。他以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的比较为例,简述了两党可以比较的维度,强调当代政党比较研究的重要价值,探讨了政党比较研究的前沿发展方向。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洪松教授讲授《党内法规研究:学科定位与理论前沿》课程。他探讨党内法规研究的学科定位,认为其兼具政治属性和法属性,对党内法规研究本质属性的判断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主导的研究方式应该是党建而非法学,党内法规研究形式上是法,内容上是党建,定位上是政治。他倡导要加强对党内法规走向依规治党的实践研究,同时要加强对党建研究领域经典文献的阐释,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对质性和量化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闭营仪式由嘉兴大学红船精神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吕延勤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院长耿化敏教授进行总结。他指出,从第一届创营到第二届办营,中共党史党建学发展成为新的一级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嘉兴学院发展为嘉兴大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基地成为主办单位,这一切都是新时代的伟大变革造就的,是时代的机遇和党的事业的发展为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历史舞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本届研习营具有高热度、高密度、高质量的鲜明特点,相信研习营的经历会促使大家思考未来的我们采取何种研究路线、加入什么样的研究共同体与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的问题,进而重拾行装再出发,为梦想起航。

12月31日上午,研习营组织营员前往湖州市南浔古镇进行实践考察。南浔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内有嘉业堂藏书楼、小莲庄、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张静江故居、百间楼等众多历史文化地点,对于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文化变迁具有重要的考察价值。

据悉,第二届中共党史党建学英才学术研习营的举办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嘉兴大学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和中国中共党史学会高校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构建以自主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共党史党建学,加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基地建设的切实举措,目的是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研究生人才培养。自2023年11月30日1号公告发布后,研习营受到研究生同学的高度关注和热情投稿,共收到有效的硕士生投稿342篇和博士生投稿177篇,遴选入营研究生80人。活动期间,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全国41所高校系统、党校系统、社科院系统的72名研究生营员线下入营,100余名旁听师生线上参营。本届研习营是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倡议成立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联盟、发布建构中国自主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知识体系倡议书后,在构建担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中共党史党建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一大举措。研习营议题聚焦,内容充实,研讨活跃,为参营师生提供丰富的学术盛宴,搭建新型的交流平台,在推动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生人才成长方面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关闭窗口
推荐文章

· 嘉兴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
· 中心喜获两项国家社科基金和多项省部级...
· 中心组织召开“结合时代特点 弘扬红船...
点击排行

相关链接: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浙江省社会科学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Copyright © 2013 嘉兴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红船精神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浙江省嘉兴市广穹路899号  邮编:314001  电话:0573-8364 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