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红船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深刻内涵,指出90多年来,红船精神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继续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关键词:红船精神实现“中国梦”精神动力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过程中,以及在建党初期从事革命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实质的总概括。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深刻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内涵。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红船精神诞生于中华民族追求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建党90多年来,红船精神激励我们党始终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不断激励中华民族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孕育了红船精神
追求民族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懈奋斗、不断求索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艰苦历程孕育了红船精神,并赋予红船精神深刻的思想内涵。
(一)红船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斗争是红船精神产生的历史依据。中国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进入近代以后,逐渐落伍了。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满清王朝的腐朽,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绝境中猛醒、在苦难中奋起的中华民族,为民族大义所激奋,日益紧密地凝聚在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下,进行了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然而,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实践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旧式的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都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承担起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红船精神破土而出。
2.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是红船精神产生的思想基础。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它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口号,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向中国存在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文化发起了猛烈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带来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浪潮,为人民普遍接受新思想提供了精神条件。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李大钊的宣传和帮助下,一大批先进青年如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周恩来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逐渐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因此,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红船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3.无产阶级发展壮大是红船精神产生的政治基础。无产阶级是近代工业的产物,中国无产阶级是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开始产生,近代中国无产阶级也随之产生和发展。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政治的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红船精神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4.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活动是红船精神产生的现实依据。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共产党早期党组织,取名为“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此后,陈独秀和李大钊分别在南、北负责党的筹建工作。到中共一大召开前夕,中国已有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旅日、旅法等8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促进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加强马列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领导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出版工人刊物,举办工人夜校,帮助工人建立自己的工会。1921年7月23日,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举行,8月初,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正式成立了。
(二)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献身革命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和思想道德的精华,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即红船精神。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首创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及肩负的历史使命,具有丰富的内涵。习近平同志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将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首创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创新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革命和建设没有现成道路可走,没有现成模式可循。开辟新路就需要有创新精神,紧密联系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不断摸索和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灵魂。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意志坚强,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只有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认定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根本。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树立起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正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使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工作作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产党人始终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红船精神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红船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是鼓舞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鞭策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执着奉献的强大道德力量。从登上历史舞台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勇敢担当起民族复兴这一使命,筚路蓝缕开启征程,一路追赶现代化潮流,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红船精神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了追求“中国梦”的道路自信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是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首创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创新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充分展现了追寻“中国梦”的首创精神,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在解答“中国如何革命,中国革命道路怎么走”的问题上,逐步探索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独特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和平赎买的方法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比较成功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审视中国基本国情和所处历史阶段,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第二代手中接过改革创新的接力棒,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破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提出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人间正道是沧桑”。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是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锦绣前程的必由之路,它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道路自信。
2.红船精神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自信
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辉煌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自从1921年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依靠理论上的不断创新,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取得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辉煌胜利。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进行着艰辛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成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到毛泽东思想的新阶段。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从多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对邓小平理论作出了创造性的发展,使党的理论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探索和大胆创新,终于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才率领全国人民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坚定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理论自信。
3.红船精神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制度自信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灵魂,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源泉。只有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认定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百折不挠,无论遭受多少困难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不屈服,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制度自信。自诞生那天起,党就把建立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写入自己的纲领。党的二大宣言鲜明指出:党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90多年来,制度自觉和自信始终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开启、发展和进步。依靠制度自觉和自信,我们党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缔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带领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带领人民成功开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单一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从平均主义“大锅饭”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片面发展体制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体制的转变,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依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
这套相互衔接、相互依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使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制度自信。
4.红船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价值追求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根本,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石。共筑中国梦,需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民生的持续改善,这是复兴之本、梦想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坚决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了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人民过上了当家作主的日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产党人始终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忠诚为民,无私奉献,成为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继续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精神力量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寓意深远、催人奋进。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它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一道,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继续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1.实现“中国梦”需要继续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中国梦”是百年梦,是时代梦,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的梦。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解放思想而又实事求是,尊重发展规律而又不因循守旧,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要敢闯新路,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举措,不断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新梦。
2.实现“中国梦”需要继续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信念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激情。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如果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有执著的追求和蓬勃向上的境界和激情,就会无往而不胜。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正是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才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激情跨越90多年,实现由弱到强、由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始终把艰苦奋斗当作传家法宝和政治本色。坚定理想、艰苦奋斗成就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壮大,也将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实现“中国梦”要继续发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继续埋头苦干,不断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战胜各种风险,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实现“中国梦”需要继续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梦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好诠释。实现“中国梦”要继续发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坚持将满足人民利益作为一切路线政策方针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处理好教育、就业、养老、医疗、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充分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本文转载于http://nhnews.zjol.com.cn/nhnews/system/2013/11/07/0172628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