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新闻 | 学术动态 | 科研成果 | 服务社会 | 老版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新闻>>基地动态>>正文
 
刘江宏:《论“红船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政治文化功能》
2013-07-24 14:05  

90年前,一艘“红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在南湖启航。90年的峥嵘岁月,“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一、“红船精神”的基本特征及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哲学上的精神是相对于物质而言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应。精神是在物质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的主观意识世界,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我们所言的精神是人类所具有的崇高或积极的态度和品质。一种崇高的精神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政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形成于革命年代,在建设和改革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精神资源。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红船”上宣告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不断发展和人民斗争日渐深入的必然结果,中国社会的演变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伴随中国共产党诞生而形成的“红船精神”,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第一,“红船精神”是中国民主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和康梁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相继失败;以孙中山为首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也未能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革命发展到这一阶段,需要新的能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革命纲领,新的革命的领导者。第二,“红船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斗争运动发展的产物。无产阶级是近代工业的产物,中国无产阶级是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站在了这场政治运动的前列,从此,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政治的舞台,同时也表明,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阶级基础已经形成。第三,“红船精神”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产物。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列宁曾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五四运动前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引进和传播,使许多中国的先进分子转变了世界观,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红船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红船精神”是我们党在组织酝酿、宣告诞生及其随后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我党优秀政党文化的重要源泉,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首创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及肩负的历史使命,因而,“红船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习近平同志在建党84周年前夕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的核心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精髓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本质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作为一个政党,在其诞生及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力量,“红船精神”首要特征表现为政治性。世界上任何政党就其组织形式和组织类型来说,都属于政治性组织,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政治性组织通常在其诞生之时都肩负特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从红船宣告诞生之时起就肩负着伟大使命,“红船精神”所包含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其历史使命的信仰与决心。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红船精神”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其二,“红船精神”表现为人民性。群众观点既是共产党人世界观的反映,也是共产党人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红船精神”的“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本质内涵高度诠释了的我们党从建党之时起就不同于其他政党的阶级属性,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红船精神”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其三是实践性。我们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定年代,自宣告诞生之时,就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征程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探索,“红船精神”的自始贯穿于这一伟大进程和具体实践中,因而,“红船精神”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其四是民族性。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伟大的精神。有人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概括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表明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红船精神”的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红船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并赋予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新的内涵,凸显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升华。

二、“红船精神”的政治文化功能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是一个民族、国家或组织集体理性和智慧的历史结晶,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以巨大的反作用力推动或阻碍经济社会进步。政治文化作为一个政治体系文化形态,具有特定的涵义。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1956年8月,阿尔蒙德在《政治学杂志》上发表的《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他说:“每一个政治体系皆镶嵌于某种对政治活动指向的特殊模式之中,我认为可把它叫做政治文化。”[①]在这里,阿尔蒙德依然承袭了韦伯——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主张以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政治文化,把政治文化解释为生活在具体的政治体系中的社会个体的一种特定的政治行为模式。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的重要概念,其内涵一般认为: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某一社会政治主体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②]

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是当代中国政治主体在政治实践中的形成的政治思想、政治价值、政治心理、政治态度的总和。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内涵相当复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主流政治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并逐步确立其主导地位的新型政治文化;二是传统政治文化,几千年所继承与发展的一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三是外来的尤其是西方的政治文化,这是近几个世纪,特别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西政治文化碰撞、改革开放以来的中西方政治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的产物。当然,后两个并非主流政治文化。正是这几种不同的政治文化,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格局。“红船精神”是中国当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从实践来看,红船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历程,她所体现出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无疑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第二,从政治文化体系来看,“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精神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从“红船精神”的特征来看,“红船精神”所具有的与党的性质相关的政治性、与党的宗旨相关的人民性、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关的民族性以及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相关的实践性,体现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第四,从“红船精神”的内涵来看,“红船精神”包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既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时代要求,又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内涵。

纵观人类政治发展的进程,政治文化的形成无不包括选择与内化的过程。通常,政治体系通过对各种政治文化整合、规范、传递和引导,形成一种主流政治文化。当这种主流政治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一个国家发展的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多数社会民众所接受,这种政治文化便成为一股进步力量,推动一个国家政治进步。在我国,主流政治文化显然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价值观为核心的,是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目标的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体系一经形成与选择后,就有一个内化的过程,也就是社会成员逐渐形成与这种政治文化相协调的、稳定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和政治信念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就是政治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红船精神”作为政治文化的一种形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实践特色和时代特征,其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取向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红船精神”所体现的“首创、奋斗、奉献”的精神实质与核心内涵,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基础。就“红船精神”的政治文化功能来说,表现为:第一,政治文化的认同功能。任何政治体系都要解决一个合法性问题。合法性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法律意义上的合法性,即一项活动或行为是否符合现有的法律法规或有关制度规定;一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即人们是否在内心服从和认可政治统治权威和秩序。显然,这里主要是指政治合法性,其实质就是政治认同。“红船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为中华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不懈奋斗精神和为人民谋利益的奉献精神,对于扩大执政党的政治认同,提高政治执政主体政治合法性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政治文化的激励功能。习近平同志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指出“‘红船精神’是激励我们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大胆探索、创新创业的强大思想武器”。“‘红船精神’昭示我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我们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没有坚定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没有不畏艰辛、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就难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处盛虑衰,以共产党人的胸襟和眼界观察世界、判断形势,恪尽职守、脚踏实地,不怕艰难、坚韧不拔,矢志拼搏、艰苦创业,努力谱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篇章。”[③]这体现的正是红船精神的政治文化的激励功能。

第三,政治文化的整合功能。政治整合功能是政党的基本功能。政党的政治整合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组织整合、价值整合与制度整合等形式,其中,政党文化的价值整合方式是最基本也是最持久的政治整合路径。“红船精神”所包含的“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与宗旨的充分体现,是党的先进性的源泉,是党的各级组织与党员的共同的价值基础,更是凝聚全体党员、整合全党政治资源的精神力量。

第四,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把自己所属的政治团体对社会的信仰和观念融合到自己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模式中去的过程,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④]对于社会个体而言,参与政治实践活动的态度及倾向总是受特定的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红船精神”的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忠诚为民精神内涵,对于培育党员与现代公民良好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第五,政治文化的政治稳定功能。政治文化对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行起着某种支撑作用。任何政治体系的存在和维持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一旦这种关系被破坏,就可能导致政治体系的生存危机,甚至是解体。[⑤]“红船精神”的坚定理想、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本质内涵有利于社会各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的理性化、政治参与的有序化,从而有利于政治架构和政治秩序的稳定。

第六,政治文化的政治发展功能。政治发展是政治学一个重要概念,通常是指从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的演进过程,其实也就是政治现代化的过程。政治文化是政治发展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政治文化内含着对政治发展前景的向往,政治文化通过其旷日持久、潜移默化的作用制约或推动政治发展的进程。[⑥] “红船精神”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与奉献精神的内涵以及激励我党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显然是推动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和中国政治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原文地址:http://nhnews.zjol.com.cn/nhnews/system/2011/09/26/014269787.shtml

本文转载于http://nhnews.zjol.com.cn/nhnews/system/2013/07/08/016626312.shtml

关闭窗口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相关链接: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浙江省社会科学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Copyright © 2013 嘉兴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红船精神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浙江省嘉兴市广穹路899号  邮编:314001  电话:0573-8364 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