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委托,浙江省社科工作规划办公室在我校组织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1917-1949)”结题鉴定会。由清华大学杨金海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杜艳华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俞良早教授、浙江大学成龙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丁晓强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结题鉴定。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校党委书记沈希出席鉴定会。

陈先春对课题组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并取得丰硕成果表达了崇高敬意,对各位专家给予浙江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该项目是嘉兴大学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开展以来,嘉兴大学校领导、相关部门均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保障,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潜心研究,合力打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品牌,催生了新的学术增长点,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使学校成为党史党建研究的重要阵地。他希望,课题组成员继续发扬勤奋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持续深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不断拓展新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沈希代表学校对亲临本次鉴定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1917-1949)”获批以来,课题组在首席专家吕延勤教授带领下,迎难而上、刻苦钻研、辛勤付出,形成了系列标志性成果,创下了数个“第一”。他希望,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多作精准指导,帮助课题组不断提升成果质量,希望课题组扎实做好研究成果的后续转化与应用工作,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此为契机不断谱写学科发展的新篇章,助力学校实现“冲‘A’、拼‘博’、创一流”的新蓝图。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研究开展情况汇报,审阅了研究成果等材料,并进行了现场质询答辩。经过充分讨论并无记名投票表决,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项目结项鉴定,建议给予“优秀”等级。

清华大学杨金海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并主持鉴定会第二阶段会议

专家组成员、南京师范大学俞良早教授发言

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杜艳华教授发言

专家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丁晓强教授发言

专家组成员、浙江大学成龙教授发言
专家组一致认为,“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史料搜集、整理与研究(1917-1949)”最终成果内容丰富全面,提供了大量文献资料,整理符合学术规范,相关研究细致深入。项目拓展了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史研究文献资料和研究领域,为今后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传播史研究奠定了史料基础,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专家组希望课题组继续努力,使文献收集更加完整,使相关学术研究更加深化。

项目首席专家吕延勤对项目研究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汇报,各子课题负责人作补充汇报。吕延勤表示,课题组取得了《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文献史料长编(1917一1949)》(1700万字)、《列宁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文献汇编(1917-1949)》(43卷)、《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史论(1917-1949)》《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人物辞典》等成果,已超额完成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课题组坚持将资料整理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在资料整理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或提出新见,或对某些传统定论提出商榷,推动了列宁主义传播史的研究;课题组涉猎文献多达6500多种,搜集整理文献有数千万字,是迄今对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文献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搜集整理,形成了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史的专门性、系统性、规范性的基本学术资料,对于认识和把握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规律、特征和历史经验,对于认识和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革命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以及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课题组将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合理,有70余名师生参与文献搜集整理工作,不仅出了成果,而且培养了人才,在整理、研究中培养出了一批相关研究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

嘉兴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彭冰冰主持鉴定会开幕式。浙江省社科联规划处副处长张猛对鉴定会流程及鉴定要求进行说明。

2020年12月我校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1917—1949)》,这是学校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五年磨一剑,走遍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党史部门,走访上百家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革命旧址及藏书机构,查阅了数十个全国性数据库,认真翻阅了不同时期数百种报刊,搜集到1917—1949年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相关文献史料2万余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了总字数近1800万字的系列标志性成果。
课题组成员、嘉兴大学相关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鉴定会。